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铺展美丽新画卷--大竹县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侧记

    信息发布者:苏风阁
    2018-01-18 09:41:10   转载



    铺展美丽新画卷

    --大竹县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侧记

    隆冬时节,来到大竹县城东郊在建的东湖湿地公园,只见蜿蜒的亲水栈道上,远桥近亭轮廓初显。“保护湿地生态、呈现湿地生境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整个湿地公园的理念。”项目负责人拿着图纸向记者逐一介绍湿地公园内科普馆、植物馆、烟雨广场等景点的分布。

    其实,东湖湿地公园的又一次美丽绽放,是大竹围绕“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”发展定位和“夯实县域基础、率先全域发展”总要求,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。

    近年来,大竹县坚持通过推进产城一体、全域统筹,县级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39位,跻身西部竞争力十强、进入全省重点开发区县行列;县城建成区达26平方公里、26万人,跻身全省宜居县城、海绵城市试点行列,走出了一条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城镇发展之路。2017年9月5日,四川省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,大竹县作为四个县级代表之一,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。


    产城融合拓展城市框架“外延”

   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即使再漂亮,也不过是一座“空城”;没有城市作为依托的产业即便再高端,也只能是“空转”。2017年1至9月,大竹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.21亿元,增长28.63%,通过机械电子、轻纺鞋服等产业集群发展,直接带动当地3.3万人就业。

    产业、城市、人,如何和谐共处?大竹县始终坚持“建城”与“建园”相结合的理念,推进产城融合。一条以竹凤大道为核心,贯通经开区南北向的绿色生态廊道,将机声隆隆的工业开发区隔离在繁华的宜居城区之外。“一心两轴、一廊两区、一带多节点”的总体景观格局,更使得经开区工业风貌区与绿色生态共融、共生、共长。

    产城融合、交通先行。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,大竹着眼“通达性”拉开城市主框架。利用北城大道、国道外迁拉开城市骨架,再按照“一环、5横、5纵”的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,实现市政道路与高速公路、城区与园区、新城与旧城的互联互通。

    以绕城路为依托建成的生态景观功能环;穿越城区中部一南一北两条城市景观和发展中轴线;行政中心东移形成的新城中心区……立足成渝经济区广阔的发展视野,大竹不断以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起点,调整城市发展规模,优化城市结构、拓展空间布局。目前,大竹县城建成区已达25.88平方公里、26.05万人生活其中;预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34万人、县城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;到2030年规划用地范围将扩至89平方公里。

    改善人居环境做强做实城市“内核”

    大竹县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位于十字街,地处城区中心地带,旧房集中、城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。近年来,该县大力补缺旧城功能,按照系统原则,治理旧区“城市病”。从2013年起,每年都对老城旧区、背街陋巷配套设施的历史性缺失、功能性漏洞等“病理”进行集中“扫描”,集中打“补丁”,进行亮化硬化绿化,让背街陋巷变繁华街巷,变拥堵路口为景观路口。

    借助旧城改造的契机,大竹县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。建成一批教体卫、游购娱等公共服务设施。扩建中小学2所,新建中小学2所、幼儿园8所;建成老年大学1所、敬老院3所;建成集购物、餐饮、娱乐、休闲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5个。根据城市空间、地理形态,建成大小广场30个、慢道14公里,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就近上学、就医、购物、休闲、健身。

    大竹县按照“一区一景、一街一品”的城市风格,在总体城市设计中,将竹麻文化融入时尚元素,渗入历史文脉,刻入山水形体,以三带、三廊、四公园的城市绿地系统,通过显山、理水、透绿、秀城打造宜居环境。2017年,新增公共绿地510亩,城区基本形成“多处绿心、百里绿廊、千亩绿园”的绿化景观。

    大竹县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,先后编制完成了40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、7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;编制完成了城市风貌、住房、绿地系统、综合防灾、消防、排水等专项规划。如今的十字街、北门片区等棚户区已成为全县人气最旺、商气最浓的核心圈,城区棚户区改造总量完成65%,大幅改善了旧城居民居住条件。

    强化精细管理树立城市良好形象

    为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,大竹县利用全省宜居县城、海绵城市试点的机会,通过公民道德教育、文明劝导、道德实践,全民提升公民文明素质;深化城市管理处罚权改革,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;强化街道、社区的基层组织作用,引导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共同管理城市。

    该县依据出台的《大竹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》,进一步完善交通、市场、广告经营、建筑渣土等管理办法。对沿街沿路骑门摊、流动摊、占道经营摊点进行取缔,对夜市、农贸市场统一整治规范,纠正乱停乱放、乱摆乱设、乱张乱贴、乱堆乱占、乱搭乱建、乱牵乱挂、乱倾乱倒等行为。着力建立长效机制,落实“门前五包”业主负责制、社区管理分片负责制、机关管理单位负责制、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制、公共区域环卫负责制。在县城区创新推广“十户联洁”制,即由辖区内十户人共同签订责任书,互相监督“门前五包”,共同搞好清洁卫生。全县130个单位和部门建立了“门前五包”责任监督岗,形成了齐抓共管、整体联动、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。

    目前,该县城区保洁人员有1000余名、垃圾清运车40余辆、可卸式垃圾箱220个,城区实现24小时保洁。改建标准化农贸市场,取缔马路市场、占道经营摊点、占道洗车场,规范废品收购点。规范建筑施工和店招店牌,拆除非法建(构)筑物,清除城市“牛皮癣”,坚持每两天清洗一次路面。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3200个、非机动车停放栏700个。禁止脏车入城,依法打击非法营运,严厉查处酒后驾驶和乱停乱放,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